- 发布日期:2025-03-08 18:30 点击次数:76
在2025年春节档的激烈角逐中,《蛟龙行动》犹如一颗流星,短暂闪耀后迅速黯淡。这部顶着《红海行动》续作光环、豪掷10亿重金打造的军事巨制,上映17天仅收获3.78亿票房,与投资相比可谓是血本无归,最终无奈撤档准备制作特别版。它究竟为何落得如此惨淡的下场?特别版上映后又能否力挽狂澜,在票房上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票房惨淡的多重困境
《蛟龙行动》前期宣传堪称声势浩大,从各大电影节到线上线下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让观众的期待值拉满。可上映后的口碑却如自由落体般崩塌,究其原因,剧情和人物塑造首当其冲。影片讲述未来中国海军阻止西方反派引爆海底核弹的故事,看似惊险刺激,实则漏洞百出。反派动机模糊,全片像是为了制造冲突而冲突,难以让观众信服。比如艇长在核潜艇遇袭、反应堆泄漏的生死关头,竟吹起口琴来提振士气,这一情节让人匪夷所思,在紧张的军事行动中,这样的“文艺表演”实在突兀,难怪被观众吐槽“强行煽情” 。
在人物塑造上,影片同样不尽人意。本应是群像塑造的精彩篇章,却让角色沦为脸谱化的符号。前作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军人佟莉,在《蛟龙行动》里成了毫无深度的工具人,戏份少且结局离谱,严重影响了影片的整体质感。兄弟情的刻画也十分敷衍,黄轩与于适饰演的角色从幼时玩伴到战场重逢,本有很多情感可以深挖,可编剧却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幼稚冲突模式,强行和解的互殴戏份更是让人看得尴尬癌都犯了。
从市场竞争来看,《蛟龙行动》选错了战场。春节档本是阖家欢乐的时刻,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轻松愉快、适合全家观看的影片,如《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而《蛟龙行动》硬核的军事题材、沉重的战争场面,与春节的欢乐氛围格格不入,导致上座率持续低迷。再加上同期大片众多,影院为了追求利润,自然更愿意给热门影片多排片,《蛟龙行动》排片量少,观众想看都难,票房自然难以起色。
影片的营销策略也存在诸多问题。片方启用流量明星,本想借助其人气拉高票房,没想到却弄巧成拙。军事题材电影,观众更看重演员的演技和对角色的诠释能力,流量明星的加入不仅没有为影片加分,反而让不少观众对影片质量产生质疑。面对排片困境和网上的负面评价,制片人于冬情绪激动地称打一星的都是“黑水”,这一回应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激起了网友的逆反心理,让影片口碑进一步恶化。
特别版的逆袭之路充满挑战
如今,《蛟龙行动》宣布制作特别版择日上映,这无疑给影片带来了一丝转机,但想要逆袭绝非易事。如果特别版能对剧情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填补逻辑漏洞,让故事更加合理、紧凑,增强情节之间的连贯性,或许能重新赢得观众的信任。比如重新梳理反派动机,让他们的行为有合理的背景和目的;优化艇长等关键角色的情节,让其行为符合军事行动的逻辑和人物性格。
在人物塑造方面,要赋予角色更丰富的性格和情感。给佟莉这样的角色增加更多的戏份和高光时刻,让她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重新打磨黄轩、于适等人的角色关系,展现出更真实、动人的兄弟情,让观众能够共情。只有让观众真正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影片更具感染力。
在宣传发行上,片方需要吸取教训。摒弃过度神秘的宣传方式,多展示影片的精彩内容和亮点,吸引观众的兴趣。同时,要精准定位影片的受众群体,选择合适的档期上映,避免再次与春节档这种合家欢氛围浓厚的档期冲突。如果特别版能在暑期档或者国庆档等更适合军事题材影片的档期上映,或许能获得更好的排片和观众反响。
不过,特别版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观众对影片的第一印象已经形成,想要改变并非易事。那些曾经给出差评的观众,是否愿意再给特别版一次机会,还是未知数。而且,电影市场瞬息万变,在特别版上映时,又会有哪些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也难以预测。如果同期有其他口碑和质量都不错的影片上映,《蛟龙行动》特别版想要突出重围,依旧困难重重。
《蛟龙行动》特别版有着触底反弹的潜力,但要实现票房逆袭,需要在剧情、人物、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优化。它能否打破困境,创造票房奇迹,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动话题:你觉得〈蛟龙行动〉该撤档重映,还是认赔退场?欢迎投票讨论!
